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登鹳鹊楼》的畅诸畅当之争(4)

来源:大数据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那么,谁先谁后呢?畅诸和畅当的生卒年均无记载。据《唐才子传》:“当,河东人,大历七年张式榜及第。”另据《登科记考》,畅诸是开元九年拔萃科

那么,谁先谁后呢?畅诸和畅当的生卒年均无记载。据《唐才子传》:“当,河东人,大历七年张式榜及第。”另据《登科记考》,畅诸是开元九年拔萃科进士。大历七年是公元772年,开元九年是公元721年,畅诸及第的时间比畅当早了51年。不过,这并不足以证明畅诸比畅当年纪大。如果畅诸及第时20岁,而畅当及第时80岁,那么还是当比诸大。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排除。好在,还有李翰可资参照。

《全唐文》中李翰《河中鹳鹊楼集序》

李翰《河中鹳鹊楼集序》曰:“前辈畅诸,题诗上层,名播前后,山川景象,备于一言。”[19]10李翰称畅诸为“前辈”,肯定是畅诸的年纪比李翰大,而且年龄相差不会小。那么,畅当是李翰的“前辈”吗?如果不是,那么《登鹳鹊楼》就非他所作。

《全唐诗》卷881第一位诗人就是“李翰”,名下小注“唐末五代人”。如果此人就是为鹳鹊楼写序的李翰,那么所有唐代诗人都可算是他的“前辈”了。不知《全唐诗》此说所据者何。很多权威性史料都证明,此说不确。

《旧唐书》载:“(李)华宗人翰,亦以进士知名。天宝中,寓居阳翟……禄山之乱,从友人张巡客宋州……上元中,为卫县尉,入朝为侍御史。”[20]3《新唐书》称:“翰,擢进士第,调卫尉。天宝末,房琯、韦涉俱荐为史官,宰相不肯拟……翰累迁左补阙、翰林学士。大历中,病免,客阳翟,卒。”[21]5777《全唐文》载:“翰,字子羽,第进士。上元中,官卫县尉。入为侍御,累迁左补阙、翰林学士。大历中,卒。”[19]1这些记载中,李翰是盛唐人。盛唐诗人刘长卿(生卒年不详)《喜李翰自越至》诗曰:“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既为刘长卿的故交,也说明李翰为盛唐人。在《唐音癸签》的诗人序列中,李翰也在“盛唐”部分[22]4。

那么,畅当又是什么年代的人呢?

《唐才子传》载:“当,河东人。大历七年张式榜及第。当少谙武事,生乱离间,盘马弯弓,搏沙布阵,人咸伏之。时山东有寇,以子弟被召参军。贞元初,为太常博士,仕终果州刺史。与李司马、司空郎中有胶漆之契。常往来嵩、华间,酷慕方外,闲参禅道,洞明性命之旨,勘破生死之关,词旨挺拔,有凌云之概。有诗二卷传世,同时有郑常亦以诗鸣集一卷传。”[23]8唐代宗“大历”年号总共用了14年,“大历中”即为大历七年前后。也就是说,畅当及第的时候,为官多年并被“病免”的李翰已卒。

《唐才子传》中的“王之奂”词条称其“与王昌龄、高适、畅当忘形尔汝,尝共诣旗亭,有梨园名部继至。昌龄等曰:‘我辈各擅诗名,未定甲乙,可观诸伶讴诗,以多者为优。一伶唱昌龄二绝句,一唱适一绝句。之涣曰:‘乐人所唱皆下俚之词。’须臾,一佳妓曰:‘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复唱二绝,皆之涣词。三子大笑,曰:‘田舍奴,吾岂妄哉?’诸伶竟不喻其故,拜曰:‘肉眼不识神仙!’三子从之,酣醉终日。其狂放如此,云有诗传于今。”畅当与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同时交游,当然均为盛唐诗人。按照这个说法,畅当确有可能是李翰的前辈。然而,此载并不属实。所谓“旗亭画壁”的故事,出自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源本中的主角是王之涣(原本中,“之涣”为“涣之”[1])、王昌龄、高适三人,并没有畅当[24]12。原版故事中,三人均有诗歌为伶人所唱,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三子从之”。但加上畅当之后,却没有伶人唱他的诗,这已是漏洞;最可笑的是,连后面的人数都没有改,竟然还是“三子大笑”“三子从之”——难道四人中有一个人不笑也不从吗?作假如此草草,实在令人喷饭。

《全唐诗》中与畅当唱和的诗人有韦应物(737—792)、戴叔伦(732—789)、卢纶(739—799)、司空曙(720—790)、李端(743—782)等,这些人全部都是中唐的诗人。基本上只选中唐诗人的《极玄集》收录了畅当的3首诗,也可以佐证畅当是中唐诗人。韦应物有诗《寄畅当》,又题《闻以子弟被召从军》,写的就是《唐才子传》所说“时山东有寇,以子弟被召参军”之事。其诗曰:“寇贼起东山,英俊方未闲。闻君新应募,籍籍动京关。出身文翰场,高步不可攀。青袍未及解,白羽插腰间。昔为琼树枝,今有风霜颜。秋郊细柳道,走马一夕还。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据傅璇琮考证,此诗作于建中四年(783)[25]304。这个时候的畅当多大年纪呢?既是“子弟”从军,年龄不会很大。从“昔为琼树枝”“白羽插腰间”这些描写来说,当时的畅当肯定还很年轻。而这个时候,李翰已经逝去多年。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qikandaodu/2021/0216/1521.html

上一篇:韦应物《滁州西涧》的版本纷乱及辨析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①

大数据投稿 | 大数据编辑部| 大数据版面费 | 大数据论文发表 | 大数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数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