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2018年音乐剧相关数(3)

来源:大数据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03年,早期以做舞台话剧闻名的“开心麻花”,作为中国较大的私营剧团,自2009年开始打造音乐剧市场,自主创作了《白日梦》《爷们儿》等音乐剧,从

2003年,早期以做舞台话剧闻名的“开心麻花”,作为中国较大的私营剧团,自2009年开始打造音乐剧市场,自主创作了《白日梦》《爷们儿》等音乐剧,从票房和影响力来说,远不如“开心麻花”的传统舞台话剧。音乐剧只是换了一个叙事方式,但叙事的本质不可以随意变更,叙事的内容不能远离本土。

总之,中国真正的现代音乐剧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间问题,但是,我国的城市化与20世纪初期美国城市化不同、也与传统工业城市伦敦不同,他们很大一部分是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熏陶下的新城市人口。这样的城市青年,对现代城市生活如鱼得水,但他们并不能完全、快速地接受西方音乐剧所带来的具有欧美文化背景的故事情节,他们需要的是本土青年心理能接受的故事,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才是音乐剧被认可的根本。本质上来说,美、英音乐剧产生与发展的文化背景与中国文化背景是有差距的。所以,发展中国现代音乐剧,必须关注到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必须关注到本土化的问题,创作出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音乐剧,并发掘出音乐剧新的接受群体。

三、中国音乐剧的现代发展论

从2018年道略音乐剧大数据可知,2018年中国引进音乐剧较2017年增长62.9%,除了百老汇、伦敦西区两大音乐剧王牌产业之外,还引进了法语、德语、日语、韩语等国家的音乐剧,大公司主要引进大制作的音乐剧,小公司引进小语种音乐剧。但是,数据显示,中国原创音乐剧较2017年有所减少,原创音乐剧剧目演出场次少于引进音乐剧,即使有些音乐剧比如《白夜行》《周日恋曲》启用当红影视明星作为主演,依然难以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引进剧目一方面的确减少了我国自主创制音乐剧的成本,但引进的剧目以引进国家的文化背景为创作背景,难以创新发展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音乐剧剧目。

居其宏教授曾经在21世纪初期、音乐剧在中国受到“追捧”的时候,泼了一盆冷水,他谈到“在中国发展音乐剧需要原创,更加需要把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的故事、情感作为音乐剧原创的根本”“音乐剧只是国外引进的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在内容上,一定要体现中国人自己的风格和语言”。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必须运用中国人自己的审美经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打造符合中国观众趣味的原创音乐剧,才是音乐剧深耕发展的契机。作为“舶来品”的音乐剧,“描红”是必不可少的,“原创”是中国音乐剧发展的生命源泉。其中,居教授谈到中国音乐剧的原创问题,指出了必须借鉴中国传统戏曲的精髓。在我国明代时期,有与英国莎士比亚齐名的戏剧大师汤显祖(1550-1616),创作了“临川四梦”—《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这四部经典戏剧作品,重在故事情节的开展和人物性格的表达,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国古代戏剧通过讲故事,来抒发作者以及普通劳动者的时代命运。这些中国传统戏剧作品,给创作中国现代音乐剧带来了一些启示。

如果说西方的歌剧重视音乐纵向织体、演唱技法,美、英两国的音乐剧重视综合的歌舞娱乐表演,那么,中国的传统戏曲重视剧本的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和人物个性的刻画。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中国现代音乐剧的创作,不可以完全模仿美英两国的故事情景,应着重打磨属于中国故事的剧本,创作出符合中国现代人思维习惯的作品。

由此可见,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千年的农业大国逐渐向科技、服务转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综合舞台艺术—音乐剧提供了经济为导向的发展机遇。

音乐剧作为一个“舶来品”在中国发展短短几十年,从道略大数据来看,依托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也呈现了不少繁荣态势。但是,这种繁荣是否能够支撑中国现代音乐剧持续有序发展,仍然具有不确定性。开拓新的音乐剧接受群体,首先应该要创作出符合中国本土文化的音乐剧,符合现代城市青年审美经验的音乐剧剧目,这种剧目既重视戏剧的故事情节、人物个性表达,又有朗朗上口的旋律线条,这才是发展中国现代音乐剧的先决条件。

[1]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

[2]居其宏.音乐剧,我为你疯狂—从百老汇到全世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布莱希特著.丁扬忠等译.布莱希特论戏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qikandaodu/2021/0207/1491.html

上一篇: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贫困生精准资助①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思考

大数据投稿 | 大数据编辑部| 大数据版面费 | 大数据论文发表 | 大数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数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