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温中健脾清热燥湿法对无水乙醇诱导的溃疡性结(2)

来源:大数据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22.0(IBM,USA)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检验,方差齐用LSD法,不齐用T2法。不符

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22.0(IBM,USA)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检验,方差齐用LSD法,不齐用T2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用中位数 (四分位数间距)描述,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的K-W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DAI分类及大鼠一般情况比较 模型复制期间,除空白组大鼠外,均出现潜血阳性情况,后期逐渐出现血便表现并持续天数较长,可同时伴有粪便不成形或淡黄色黏液果胶形状,症状持续至停药后2~3 d。严重者肛门因便血量大、血液凝固后肛周皮毛潮湿、色黑,大鼠精神状态低下,蜷缩抱团,部分大鼠可见不自主颤栗现象。结合下利脓血、肛周潮湿以及畏寒抱团的大体症状,考虑该方法复制的大鼠UC模型,符合寒热错杂证。

随后清肠温中方中剂量组、美沙拉秦组和乌梅丸组大鼠逐渐呈现好转情况,血便减少或消失,粪便逐渐成形,一般状态较前好转,食欲增加。体质量变化率方面,几组之间尚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便潜血和便质情况上,模型组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而与模型组比较,清肠温中方中剂量、美沙拉秦和乌梅丸组大鼠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以上结果见表1。实验期间空白组大鼠无死亡,模型组死亡4只,清肠温中方高、低剂量组各死亡3只,清肠温中方中剂量组、美沙拉秦组和乌梅丸组各死亡2只。

表1 各组大鼠实验终点DAI分类评分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下同组别n空白组 10模型组 6体质量变化率(分) 便潜血(分) 便质(分)1.5(1.0~2.0) 0.0(0.0~0.0) 0.0(0.0~0.0)2.0(2.0~2.0) 4.0(4.0~4.0)*4.0(4.0~4.0)*高剂量组 7 2.0(2.0~2.5) 2.0(2.0~2.0) 2.0(2.0~3.0)中剂量组 8 2.0(1.0~2.0) 2.0(1.0~2.0)△2.0(1.0~2.0)△低剂量组 7 2.0(1.5~2.0) 2.0(2.0~2.0) 2.0(2.0~2.0)美沙拉秦组 8 2.0(1.3~2.0) 2.0(0.5~2.0)△2.0(0.5~2.0)△乌梅丸组 8 2.0(1.3~2.0) 2.0(0.5~2.0)△2.0(0.5~2.0)△

2.2 各组大鼠日均体质量比较 见表2。随着模型复制的进行,所有造模大鼠体质量均呈明显下降,且造模期间每组均有大鼠死亡,体质量下降趋势持续至造模停药后2~3 d。随着药物干预治疗日期的延长,除模型组外其余大鼠食欲较前好转,体质量均能有所增加,死亡情况也明显少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持续下降,实验终点体质量较空白组明显减轻(P<0.01)。清肠温中方中剂量组、乌梅丸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体质量增长最明显(P<0.01),美沙拉秦组体质量也有所增加(P<0.05)。

2.3 各组Occludin蛋白表达比较 免疫组化染色后可以发现(图1),空白组大鼠结肠组织表达大量Occludin蛋白,且表达位置主要位于细胞膜,模型组由于肠道结构紊乱消失,与空白组比较,Occludin蛋白表达也明显减少(P<0.01)。经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清肠温中方中剂量组和美沙拉秦组能明显上调Occludin表达(P<0.01),其余各组也能使该蛋白表达上调(P<0.05),阳性染色Occludin蛋白平均光密度值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日均体质量、结肠Occludin蛋白表达比较(±s)组 别n空白组 10模型组 6日均体质量(g) AOD(平均光密度值)347. 0. 176.*0.*高剂量组 7 248. 0.△中剂量组 8 270.△△0.△△低剂量组 7 250. 0.△美沙拉秦组 8 268.△0.△△乌梅丸组 8 279.△△0.△

图1 各组大鼠结肠Occludin蛋白免疫组化图(DAB染色,200倍)

2.4 各组结肠CMDI评分比较 见表3。模型组大鼠结肠高度粘连,脆性大,触碰易出血和折断,严重者与腹腔部分粘连,剖开肠道可见多处较大圆形斑片状溃疡,结肠明显缩短,评分与空白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秦组能较明显地改善溃疡分布和大小(P<0.05),清肠温中方各剂量组和乌梅丸组也均能减轻溃疡,但水肿、肠道增厚情况未能明显改善(P>0.05)。

2.5 各组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比较 见表3。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图2)可见模型组肠道黏膜的4层结构消失,隐窝结构紊乱消失,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全视野,炎症程度严重,评分与空白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清肠温中方中剂量组和美沙拉秦组可见整齐的4层结构。可见清晰的隐窝和较多规律分布的杯状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以黏膜层为主,少有黏膜下层浸润,偶见嗜酸性粒细胞,与模型组相比,评分明显降低(P<0.01)。其余各组均有好转趋势,组织学改变介于上述两者情况之间,但与模型组比较,尚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qikandaodu/2021/0708/2595.html

上一篇:描小家碧玉树大词风范
下一篇:大数据技术助力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探析

大数据投稿 | 大数据编辑部| 大数据版面费 | 大数据论文发表 | 大数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数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