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我被大数据杀熟了

来源:大数据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探客Tanker,作者王颖,编辑蛋总,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我被大数据杀熟了,怎么办? “我和朋友一起买同一款项链,要一起下单时才发现她那边显示的价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探客Tanker,作者王颖,编辑蛋总,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我被大数据杀熟了,怎么办?

“我和朋友一起买同一款项链,要一起下单时才发现她那边显示的价格居然比我便宜三十块!”

“在网上买水果,同事那边显示火龙果0.99元,然而同一时间我的显示6.9元。询问客服先是说限购,又说同事是新人,最后官方也没有解释清楚,我去投诉也被以凭证不充分取消了。”

“在淘宝买口罩,同样的独立包装20个,我这显示68元,朋友那显示98元,价格差距大。”

(图 / 黑猫投诉)

“大数据杀熟”的话题已经不是第一次引起争议了,被投诉最多的就是电商、外卖和打车。在黑猫投诉上,至今还有2019年1月网友提交的投诉没有被处理。今年3月,复旦大学孙金云教授花费近元打车800次,实锤大数据杀熟的新闻又一次把这个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图 / 微博投票)

在网民对“大数据杀熟”现象发出不满与谴责后,终于有官方回应了。4月8日,唯品会、京东、美团、饿了么、每日优鲜、盒马鲜生、携程、去哪儿网、如祺出行和滴滴出行共10家互联网平台签署承诺书称:“不价格欺诈、不利用数据优势杀熟。”

“我们的推荐算法和其他内容平台不同,我们是根据不同人的出行方式推荐最优的出行路径和最省钱的方式,推荐系统是不断迭代的,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出行领域的大数据算法工程师告诉探客「Tanker」。

那么,这些算法如何一步步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推荐算法”对商家和用户来说又存在哪些优势和弊端?作为互联网用户,我们又该如何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的数据隐私?

1、算法让你无所遁形

企业是如何用数据算法让你“一览无余”的?

“(企业)通过算法和行为和猜测出用户隐秘的、没有和平台明确说明的,比如购物兴趣和其他行为兴趣。通过行为去猜一个人的兴趣或者购物倾向的概念本身并不新鲜,过去算卦的就会通过与对方的交谈和穿着猜测出信息,他们把这个叫做‘把黄'。”《计算广告》作者刘鹏在科普视频中形象地解释了推荐算法的基本逻辑,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知乎大V“北冥乘海升”,他曾在某科技公司负责大数据变现相关业务。

除了科技圈的专业人士现身说法外,学术圈的科研团队也进一步验证了推荐算法的“神机妙算”。

2020年,孙金云教授带领20多人的团队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和重庆做了800多次实地调查,花费了近元打车费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用户的手机被打车软件分为三六九等,手机越贵打车越贵。

大数据通过你用什么品牌的手机就判断了你的消费能力,甚至为你量身定制了收费标准。这就是千人千面的互联网吗?

(图 / 人民网官微)

你觉得手机还有多少电量是隐私吗?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说不。但其实,电量反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手机电量一直是满的或者一直在增加,那就说明手机处于充电状态,那用户大概率是在室内。

此外,手机里用来测量我们步速、判断运动姿势的传感器陀螺仪,则可以判断用户的运动状态,你是在走路、跑步、开车还是坐地铁都逃不过它的“法眼”。

“如果一部手机的电量总是满的,就可以判断它插在充电线上,从速度上又可以判断出是在开车,而且这个状态每天可以持续十个小时之久,那么就可以判断这个人的职业是出租车司机。”

“再比如,你觉得手机的系统有没有可能知道你的工作地点和家庭地址?如果想知道你在哪里上班,系统只要每天早上十点钟对你进行一次采样,如果发现一个月中有20天你都在同一个地点,那么基本就可以断定你的工作地点了。同样的,如果把采样时间放在晚上十二点,就可以得出你家在哪里的结论。”刘鹏通过两个简单的例子阐明了大数据是如何对个人信息了如指掌的。

在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了你的一个“器官”,除了睡觉外,你几乎想象不出哪个场景可以不带手机。既然是一个器官,它就有可能泄露你大量的隐私,毕竟手机上有大量的传感器,可以了解很多个人信息,有些信息的获取途径是非专业人士根本设想不到的。

“我想让人们知道的是,他们在网上做的一切都被监控着、追踪着、评估着。你所做出的每一个行为都被小心翼翼地监控着、记录着,具体到你停在哪一张图片上看了多久可能都被记录了下来。”Twitter前高管Jeff Seibert在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中说。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zonghexinwen/2021/0416/1995.html

上一篇:「重点关注」2020年招投标大数据:特种车辆
下一篇:大数据新闻 | 五一出游将达2亿人次 重庆位列十大

大数据投稿 | 大数据编辑部| 大数据版面费 | 大数据论文发表 | 大数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数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