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摄影教育创新(3)

来源:大数据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许旸.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15,(12). [2]王淑娟.“互联网+”趋势下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产业化模式的创新[J].艺术教育,2015,(12). [3

[1]许旸.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15,(12).

[2]王淑娟.“互联网+”趋势下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产业化模式的创新[J].艺术教育,2015,(12).

[3]宿志刚.中国高校摄影教育概览[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09).

随着现代数字信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摄影和摄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手机商家,以此为噱头,大力推进并不断创新摄影摄像的高标准技术,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摄影行业发展。而且,自从摄影专业进入高校以来,给摄影领域带来了无限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近年来,高校教育中如何培育现代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摄影人才,以补充摄影领域空缺,已经成为当下高校摄影专业教育探索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校高等摄影教育专业中,如何根据现代化的思维方式科学合理地规划摄影专业教学课程,是其人才高效输出的关键。一、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媒体摄影特点摄影艺术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法国诞生,数年之后,由西方国家传入中国。之后近一个半世纪,摄影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融合,许多摄影艺术家在摄影艺术创作中将我国民族文化特色融入其中,更加丰富了中国摄影艺术的多元内涵。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历史发展进程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因此在摄影艺术表现方式、审美角度以及艺术理论成果方面也有所差异。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逐渐到来,为我国摄影艺术形式又增添了多重特色,比如便捷性、碎片化以及广泛性是新媒体时代摄影的综合特征,极大满足了大众对摄影作品的审美需求。(一)碎片化在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传播中,碎片化的信息输出是最易于被受众所接受的。人们可以通过便捷式设备对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进行及时拍摄和记录,然后在互联网中进行展示。这种便于互动又具有作者主观意志的复合型摄影,是新媒体时代所大力推广的。(二)便捷性所谓的便捷性,是相对于以往传统摄影方式所作出的一种判定。在现代化媒体摄影过程中,作者没有任何身份、技术、设备和专业方面的限制,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个性化展示。而且在面对受众时,大数据背景不但可以向社会大众提供多元化信息需求,同时还能面向个体。这种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不仅便捷了信息输出者,同时也方便了每一类受众群体。(三)广泛性在过去传统行业的摄影传播中,通过固定形式的媒介进行定时定量输出是唯一的方式。但在现代媒体中,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对全世界的信息存储进行分类组合,然后实现全球化传播。这种具有广泛性的传输加大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从而对传统的摄影技术造成了较大的冲击[1]。二、我国高校摄影教育专业现状我国高等摄影教育起步较晚,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因此我国高校在开设摄影教育专业之后需要探索全新的教育方法,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形成一套属于我国特色的摄影教育体系,推动摄影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摄影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教育理念的落后、教学设备的缺乏,以及学生素质较弱等,都成为影响摄影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极大限制了当代高校摄影教育专业发展进程。因此,高校需要重点分析当下摄影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准症结所在。(一)教育理念陈旧,教学实践不足从我国摄影教育的现状来看,教育理念陈旧是高等摄影教育难以突破的内在根源。在教育环境中,教师通过宏观的制度支持和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养,但值得反思的是,我国高等摄影教育系统从理念到教材都比较滞后。教育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始终找不到一条继承传统、突破创新的综合之路。比如,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忽视了摄影与实践的结合、与市场的结合,还有与学生实际的结合。此外,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不足,摄影理念与摄影实践之间难以实现成熟转化。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我发现和探索的需求,但教学实践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和创新的可能,因此从学科的长远设计来看,教学模式的改进迫在眉睫。(二)师资队伍不齐,教学设备陈旧百年大计,育人为本。高校开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发展,而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对于摄影教育专业而言,需要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与专业化教学本领的教师队伍。但从我国目前的高校摄影教育来看,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设备陈旧是最大的阻碍因素。首先在师资力量问题上,教师的成分多元,要么是专业的摄影教师,主攻摄影教育理念的传授;要么是新闻摄影等外聘专业实践人员,主攻实地考察和练习,这两种教学内容上的错位和分离使学生很难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统一[2]。其次,部分高校中的教学设备过于陈旧,比如单反相机、彩扩机、打印机等摄影器材设置较少,学生在课上只能轮流使用进行学习,不仅浪费时间还无法提升教学效果。(三)学生素质片面,无法丰富内涵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学生综合素质不全的问题。在摄影专业中,摄影作品不仅涵盖了摄影和美术构图技术,同时好的摄影作品还应该饱含人文性、审美高度,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内在情怀。然而,部分高校摄影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摄影艺术认识较为片面,并未深层次去感受摄影过程中寻找美好事物的体验,导致学生在摄影专业学习中自身素质无法提升。因此,要想在大数据时代产生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就需要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站在较高的平台去理解这个社会的价值,然后用现代化的传播方式进行表达和反馈。三、高等摄影教育的突破和创新高等院校摄影教育专业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因此,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以及学科特色,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改进先进技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摄影教学环境。当前,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已经普及到各个高校中,摄影专业要想培养新时代技能型人才,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然后再结合数字媒体技术,实现新旧教学资源的融合,最终实现高等摄影教育的突破和创新。(一)综合多元化教育,改进教学理念随着大数据在各个行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推进也需要找到传统与数字化结合的一个切口,才能在传授的同时进行创新启发。以高等摄影教育为例,根据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摄影教育首先在教学理念上要逐渐实现与其他学科的多元化融合,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摄影技术的同时,还要具备人文社科、审美优化、信息传播等方面的知识素养,赋予作品灵魂。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放映几组摄影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的拍摄手法,并且感受作品背后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科设计上,教师不仅要注重摄影理念的传达,更要注重摄影实践练习,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实操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和成长,进而不断突破与创新。比如可定期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实体拍摄,教师指定一种室外事物,要求学生拍摄几组事物的变化过程,或者要求学生自行拍摄感兴趣的事物,在课上为其他同学分享拍摄技巧和心得。(二)结合数字化媒体,实现新旧融合从新媒体的发展特点来看,高校摄影教育专业要想冲出重围实现创新,就必须借鉴数字化媒体的传播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现代化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要认识大数据模式,首先要了解摄影市场和摄影消费层面的知识,尤其是读图时代的信息流向等内容,需要学生做好基础功课。如今的摄影教学已经并非单独课程,而是与市场以及其他学科紧密相连的教育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注重运用数字化媒体进行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新媒体技术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构建新旧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新体系。比如微课堂、线上课堂教学、模拟摄影课堂等。当摄影教育真正从市场、图片、传播、类型、专业、国际等角度进行教学时,学生的摄影思维和实践方式自然会呈现出高融合的趋势,从而在传统技术的传承中进一步实现创新。(三)整合素质化队伍,提升教育水准在高等摄影教育中,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科研人员是带领行业走向巅峰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素质化队伍的建设,是大数据背景下实现创新的又一突破点。一方面,要提高教师队伍,加强制度和经济的支持力度,使教师在优越的条件下实现内外兼修[3]。从长远来看,人才的投资是行业发展的根本,学习先进国家的摄影教育是改善我国高等摄影教育的一条捷径。比如,高校可为摄影专业教师构建师资混编制度,引进企业专家、社会专家进入高校参与教学活动,同时高校还可让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实习,为教师实践教学积累经验。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结合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教学素质,提升教育水准。另一方面,要提拔学生队伍。高校可为学生定期举办校园摄影比赛或者校园摄影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队伍中组建摄影团队进行专项培养,平时加强训练强度与摄影知识教学,比如教师可将国外的摄影作品整理出来,供学生鉴赏学习,提升其审美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为学生争取国际性的摄影比赛和展览的机会,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并且为团体注入现代化的思想和创新意识。四、结语总之,大数据时代代表了创新和进步。高等摄影教育只有在内省和吸收中才能真正与这个社会实现共荣。在进行创新的同时,摄影要在保持根本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数据化和便捷化,来实现行业的跳跃式发展。参考文献:[1]许旸.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15,(12).[2]王淑娟.“互联网+”趋势下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产业化模式的创新[J].艺术教育,2015,(12).[3]宿志刚.中国高校摄影教育概览[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09).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qikandaodu/2021/0207/1485.html

上一篇:基于Spark的电影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大数据视域下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分析研究

大数据投稿 | 大数据编辑部| 大数据版面费 | 大数据论文发表 | 大数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数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