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大数据“杀熟”!女子网购同一商品,不同账号

来源:大数据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日零点下单,第二天一早,竟然有快递员捧着包裹来叫你起床上班。今年从11月1日开始的PLUS版“双11”网购节,发货和配送速度快到让网友惊呼: 连退款的机会都不给我。 随着“双

1日零点下单,第二天一早,竟然有快递员捧着包裹来叫你起床上班。今年从11月1日开始的PLUS版“双11”网购节,发货和配送速度快到让网友惊呼:连退款的机会都不给我。随着“双11”第一批包裹送达,这场年度购物狂欢热度直线攀升。但与此同时,一个颇具争议的现象,也再次引起消费者的警惕,那就是大数据“杀熟”。

女子网购同一商品 不同账号价差25元

所谓大数据杀熟,指的是同样的商品或服务,不同用户看到的价格或搜索到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导致用户权益受损的现象。通常是老用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用户要贵,或搜索到的结果比新用户要少。上月中旬,北京的消费者韩女士在网购时,就遭遇了大数据“杀熟”。

10月16日,北京的韩女士使用手机在某电商平台购物时,中途错用了另一部手机结账,却意外发现,同一商家的同样一件商品,注册至今12年、经常使用、总计消费近26万元的高级会员账号,反而比注册至今5年多、很少使用、总计消费2400多元的普通账号,价格贵了25块钱。仔细对比才发现,原来普通账号页面多出来一张“满69减25”的优惠券。韩女士认为自己遇到了大数据“杀熟”。

面对质疑,该电商客服答复称“新用户,系统会跟进账号信息,自动发送优惠券,不是每一个账号都能收到”。

消费者 韩女士:人家说是一种营销,为了吸引客流。但是,你得跟我说明白了,条件是什么,不能就这么什么都不说,就这么有差别对待。

韩女士的诉求,在法律专家看来,恰恰是判断消费者是否遭遇大数据“杀熟”的关键所在。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不管你是哪一种营销方式,首先你守法那是你一个底线。如果企业他在销售的时候,他标注得非常清楚,这个规则是非常明确的,也可以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的。但是,在开展各种促销或者营销的时候,价格不太敏感的,就不打折了,明显是差别化地来对待消费者,就是涉嫌大数据杀熟,本质就损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酒店预订 机票销售等领域均存此类现象

不只网购,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南宁市民张先生在与朋友通过订票平台,一同预订一家自己经常入住的酒店时,发现自己的定价要比首次入住这家酒店的朋友贵了五六十块钱。还有同样来自南宁的消费者小白,有一次在购买从南宁飞往西安的机票时,发现平时不怎么乘飞机出行的朋友,机票价格是600多块钱,而身为“空中飞人”的自己,机票价格反而是800多块钱。不断曝光的一起起案例显示,大数据“杀熟”在网购、在线旅游、机票酒店预订,甚至是网约车、电影票销售等众多领域广泛存在。

针对性推荐 更加隐蔽的“杀熟”手法

专家表示,“规则不明、优惠减少、价格升高”,类似这种“杀熟”手法,消费者还比较容易察觉。但另外一种就要隐蔽多了,对于新老客户,平台会通过算法进行针对性推荐,使“熟客”获得的高价商品信息比“生客”多,而且可选择的商品更少。

举个例子:一些线上旅游平台在对新老用户推送目的地酒店时,往往会依据用户以往的消费情况或浏览记录进行推荐,如果是新用户,推荐的酒店价格普遍较低,但只要你浏览过一次五星级酒店,那么页面推送的就基本都是高价酒店了。

大数据“杀熟” !我挑商品 还是商品挑我?

做生意,原本讲究个以诚为本,童叟无欺,但现在看来,大数据加算法的操作手法,却将买家分成了三六九等。甚至可以说,不是顾客在挑商品,而是商品在挑顾客了。那么,算法究竟是怎样进行“杀熟”的呢?

中国传媒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沈浩教授介绍,消费领域的大数据杀熟,本质上指向“个性化推荐算法”。

中国科协“源新闻”专家库成员、中国传媒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教授 沈浩:个性化推荐跟传统的推荐排行榜是不一样的,它是千人千面,是非常个性的。那么首先个性化推荐,就要知道你是谁。现在电商、社交媒体都可以获取大量消费者,特别是个性化的数据,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这种推荐等等这种算法的东西。

文章来源:《大数据》 网址: http://www.dsjzz.cn/zonghexinwen/2020/1104/1316.html

上一篇:兰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交流论坛举办
下一篇:汝南县商务局强力推进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建设

大数据投稿 | 大数据编辑部| 大数据版面费 | 大数据论文发表 | 大数据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数据》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